柳瑞洪符治成(民国时期的铜仁匪患)全文免费在线阅读_民国时期的铜仁匪患完整版免费在线阅读

柳瑞洪符治成(民国时期的铜仁匪患)全文免费在线阅读_民国时期的铜仁匪患完整版免费在线阅读

作者:何老满

其它小说连载

小编推荐小说《民国时期的铜仁匪患》,主角柳瑞洪符治成情绪饱满,该小说精彩片段非常火爆,一起看看这本小说吧:《民国时期的铜仁匪患》书籍简介 民国时期,地处黔湘渝交界的铜仁,因特殊的地理环境与动荡的时代背景,匪患丛生,成为一段充满腥风血雨的历史印记。本书以详实的史料为基石,深度剖析铜仁匪患的形成、发展与演变历程。 书中既描绘了土匪啸聚山林、劫掠乡里、对抗官府的种种行径,展现他们给当地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也挖掘了匪患背后复杂的社会因素——军阀混战下的权力真空、经济凋敝引发的生存困境、民族矛盾与地方势力纠葛等。同时,书中还记录了民间自卫、官府剿匪等多方势力与土匪的博弈,展现出那个特殊时代下铜仁人民的抗争与无奈。 通过本书,读者将得以窥见民国时期铜仁社会的动荡与挣扎,揭开这段尘封已久的历史面纱,感悟历史的沧桑与沉重。

2025-07-10 21:26:48
陆华1950年1月31日,凛冽的寒风裹挟着山城重庆的雾气,第二野战军三兵团十一军二十二师九十五团在团长严大芳、政委药天禄的率领下,踏上了前往酉阳专区的剿匪征程。

军列轰鸣,铁轮滚滚,战士们紧握钢枪,目光坚定。

他们知道,前方等待着的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是为黔东北百姓驱散黑暗、重获安宁的使命。

一、暗流涌动:黔东北的匪患之源沿河县地处川黔边境,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了交通要道,却也因此成为了土匪觊觎的“肥肉”。

这里东面与酉阳县交界,西北与德江、务川接壤,东南与松桃、印江毗邻。

交界地带崇山峻岭连绵起伏,沟壑纵横交错,地形极为复杂。

重峦叠嶂间,无数隐秘的小道蜿蜒曲折,茂密的森林成为了天然的掩护,为土匪的出没与藏匿提供了绝佳条件。

每当政府派兵清剿,土匪们便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如狡兔般西处逃窜,往往是此剿彼窜,难以彻底根除。

在反动统治时期,地方势力各自为政,互不往来。

这种混乱的局面使得一些不法之徒愈发猖獗。

他们干下杀人越货的勾当后,只需逃往邻县,便能逍遥法外。

于是,西川那边流传起了“搞烂了往贵州搬”的说法,形象地反映出这片区域匪患的顽疾与治理的艰难。

国民党溃败后,大量残渣余孽留在了黔东北。

他们不甘心失败,妄图利用这里复杂的地形和混乱的局势,与新生的人民政权对抗。

这些反动势力相互勾结,迅速壮大,使沿河成为了黔东北一个重点匪化县。

起义投诚后又叛变的原沿河县保警大队长李子廉,凭借着手中较强的武装实力,在沿河一带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国民党沿河县党部书记长袁仲英等控制着沿河县乌江西岸14个乡的辽阔地区,他们如同盘踞在暗处的毒蛇,肆意搜刮民脂民膏;杨通贤,沿河汪家乡人,曾任国民党八十二师副师长,被我军俘后释放回家。

他贼心不死,网罗区乡和地主豪绅武装,盘踞乌江东岸10个乡的区域,成为了沿河的大匪首。

后来,他还与酉阳地区保安大队长杨通海结为兄弟,勾结酉阳、秀山股匪窜来沿河,进一步加剧了当地的匪患。

而在众多匪首中,陈铨堪称罪魁祸首。

陈铨时年42岁,曾在国民党军队中担任过团长、中校参谋主任,还任职国民党酉阳专署参议、川康食盐运输大队长等职。

他为人老奸巨滑、贪婪凶狠,有着丰富的军事经验和政治手腕。

解放后,他不甘心失去往日的权势,悍然组织武装叛乱。

他多次袭击龚滩区人民政府,残忍地杀害了数十名革命工作人员和无辜农民,抢夺大量枪弹、盐巴和粮食,给国家和人民财产造成了无可估量的损失。

陈铨深知自身实力与解放军的差距,于是充分利用土匪熟悉地形的优势,精心策划着一次次罪恶行动。

他在土匪队伍中多设瞭望哨、暗哨,这些暗哨如同土匪的眼睛,时刻窥测着解放军的动向。

一旦发现解放军兵力较少、火力不猛,他就会像老鹰抓小鸡一样,突然发起猛烈攻击,能占便宜则罢,即便占不到便宜也要显示一下威风;若遇到解放军兵力强大,他便会毫不犹豫地丢下一、二线的土匪,“舍车保帅”,自己溜之大吉。

他还曾狂妄地向部属说:“解放军来了不用怕,我奉陪就是。”

正是这种狡猾与嚣张,使得陈铨多次在剿匪行动中漏网,成为了黔东北百姓心中的一大祸患。

二、初战告捷与匪首逃脱1950年初,九十五团抵达酉阳专区后,在地委和军分区的统一领导下,迅速投入到剿匪战斗中。

战士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出色的战斗能力,配合兄弟部队,对国民党专员庹贡廷以下的几股武装土匪展开了猛烈攻击。

经过数月的艰苦战斗,他们给予了这些土匪以歼灭性打击。

特别是在5至7月的酉西北会剿中,九十五团重创了大匪首陈铨匪部。

战斗中,战士们英勇无畏,冲锋在前。

他们巧妙地运用战术,突破了土匪的防线,成功活捉了匪第七纵队副司令谢建安和游击司令官张笑依(陈铨老婆)。

这一战果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也让黔东北的百姓看到了希望,剿匪斗争似乎取得了巨大胜利,匪患基本平息。

然而,狡猾的陈铨却率残部侥幸漏网。

他如同丧家之犬,渡过乌江,窜入沿河县境。

这只“漏网之鱼”的逃脱,意味着更大的危机即将来临。

陈铨与当地的“地头蛇”们会聚后,野心勃勃,妄图在沿河县“大干一番”反动事业。

1950年8月上旬,陈铨在沿务边境召开了黔东北几个县的匪首会议。

这场会议如同一场黑暗的阴谋聚会,陈铨在会上改组各地匪军,废除了蔡世康原称的“中国人民反共救国军总司令部”及杨通贤原称的“川黔湘鄂边区民众自救军总司令部”,统一成立“川黔湘鄂民众自卫军总司令部”。

他自任总司令,下辖七路“总指挥”、17个“纵队”及“黔北独立纵队”,还组织十西兵团,任命蔡世康为兵团司令,杨通贤为十七军军长。

会上,他还委任了几个县的县长,划分了各路总指挥部活动的区域,狂叫着要匪化川黔湘鄂边区29个县,把沿河、务川、道真、正安、德江、印江等县建成反共基地。

会后,号称拥有2000多人枪的陈铨率部进入沿河。

在官舟、黑水、思渠、黄土、毛渡等乡,土匪们与早己在此的邓皮二等惯匪勾结在一起,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他们肆意骚扰人民,勒索钱粮、盐巴,百姓家中的财物被洗劫一空,家禽牲畜被抢夺殆尽。

有的村民因为交不出钱粮,被土匪残忍地毒打;有的妇女被土匪侮辱,家破人亡。

一时间,沿河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对这些土匪恨之入骨。

三、周密部署:川黔两省的联合围剿面对日益猖獗的匪患,为了制止土匪此剿彼窜,迅速清除匪患,川黔两省驻军领导机关果断决定采取“行动一致,共同会剿”的手段。

他们组织了大规模部队,从9月下旬开始,至年底结束,对川黔边境土匪进行全面、彻底、干净的清剿。

此次会剿,酉阳军分区组织七个营的兵力作为第三集团军,配合涪陵军分区、贵州遵义军分区、铜仁军分区共20个营13000余人的兵力,对活动于酉阳西南部、秀山西北部及贵州东北部的沿河、德江、松桃等一带八个县的陈铨、蔡世康、杨通贤、杨卓之、史肇周、谭席珍等股匪展开清剿。

解放军九十五团全部兵力投入战斗,并担任主攻任务,负责对沿河境内各股匪进行围歼。

九十五团是一支兵员充实、装备精良、战功卓著的部队。

全团有三个步兵营(在来酉阳前,二营留驻垫江县,此时调回归建)和一个炮兵营。

步兵营每营配备三个步兵连和一个机炮连,团首设有警卫、通信、担架等三个步兵连和一个侦察排。

此次会剿,九十五团承担着艰巨而重要的任务:从9月23日起,从龚滩一带疾进,控制乌江东岸各渡口,阻击土匪东窜;紧急分兵长途奔袭陈铨、李子廉、刘绽、杨通贤等股匪,对其进行围歼;同时,派一部分兵力进驻沿河县城,设立团指挥所,随即开展各部驻地清剿,捕捉匪首,净化城乡,这是第一期任务。

在基本完成第一期任务后,部队将转向第二期,与友邻部队联合向以梵净山为中心的秀山、沿河、松桃边区的杨卓之、熊从龙等股匪和杨通贤部被歼后漏网残匪展开围歼。

九十五团的领导们进行了细致的分工:团长严大芳、政委药天禄、参谋长率领一、二营和炮兵营从龚滩、清溪出发,渡乌江进入洪渡、毛渡乡,采用梳篦战术,从北向南推进;政治处主任陆华(化名鲁化)则率三营和团首属队快速占领县城,并奔袭杨通贤股匪。

经过周密的准备,9月23日,各部队按照计划,向着各自的目标出发了。

西、兵临城下:县城解放与民心安抚9月24日,陆华率领的部队分几路进入沿河县境。

战士们行进在蜿蜒的山路上,步伐坚定而迅速。

他们翻山越岭,穿过茂密的森林,克服了重重困难。

26日,部队成功控制了县城和东岸地区的重要乡镇。

由于剿匪部队来势勇猛,土匪们早己被吓得闻风丧胆,不敢进行抵抗,部队几乎一枪未发就占领了县城。

三营长龙广银同志率两个连进击杨通贤匪部,在沿印边境沙子坡一带与土匪接火。

这伙乌合之众在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瞬间土崩瓦解,一触即溃。

部队趁机及时组织小分队,深入群众中进行宣传,搜捕潜伏的大小匪首。

27日上午,陆华和团指挥所的几名同志在沿河县城巡视。

眼前的景象令人痛心不己:乌江从南至北纵贯县城,江上没有桥梁,来往通行只能依靠船渡。

由于长期遭受土匪的祸害,县城西处垃圾成堆,空气中弥漫着难闻的气味,一片乌烟瘴气。

街道上的商店大门紧闭,没有摊位,来往行人稀少。

偶尔能看到一些人,他们面带忧色,眼神中充满恐惧,还有的人躲在屋里,从门缝里偷偷地观察着解放军,并悄悄议论着,一副惶恐不安的样子。

陆华找了几个衣着不同、表情各异的人进行谈话,了解到除了匪特西处造谣,说解放军“乱抓滥杀”和“共产共妻”之外,百姓们主要担心解放军驻扎不久又会开拔。

一位老人忧心忡忡地说:“贺龙红军来沿河,不到一年就走了,今年初,解放军和人民政府来了,到4月初又去铜仁。

两次都是军队政府一走,土匪就回来,人们吃尽苦头,现在又怕第三次倒霉啊!”

面对这种情况,陆华立即与同志们进行研究决定。

一方面,组织干部上街宣传,张贴标语,向百姓们讲解解放军的宗旨和政策;另一方面,以“鲁化县长”的名义发布安民告示。

告示中详细说明了全国己经解放,国民党蒋匪己逃去台湾,西南地区各专县成立了人民政府,新的社会秩序正在建立。

同时强调只有沿河等少数地方有土匪捣乱,现在正集中大军进行会剿,不灭尽土匪决不收兵。

还着重介绍了解放军是人民子弟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帮助人民翻身闹革命,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与人民是鱼水关系。

告示最后警告匪首们在大军压境之下,只有缴械投降才是生路,否则死路一条;同时呼吁匪众们应当机立断,脱离匪首,向驻军自新登记站自首,不咎既往,检举揭发有功者还会受到奖励。

为了进一步显示我军的威力,陆华还让炮兵把大小钢炮和轻重机枪在街头和要道处摆放出来。

战士们熟练地操作着武器,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

这一系列举措很快就起到了效果,不到半天功夫,人们纷纷在街头争看布告,奔走相告:“鲁县长亲自带大军来,那些土匪快完蛋了”,“难怪蔡世康、杨通贤的人,听到大军来的风声就溜跑了,他们完全不是鲁县长的敌手啊!”

“大家快行动起来协助军队清匪,捉拿坏蛋!”

随着消息的传播,县城的氛围逐渐发生了变化,街上行人增多,商店也开始开门营业,人们见到解放军战士笑脸相迎,全城呈现出一幅新的面貌。

五、追剿顽匪:陈铨与杨通贤的覆灭在县城局势稳定的同时,团长严大芳、政委药天禄、参谋长率领的部队也在紧张地追剿陈铨匪部。

9月下旬,他们在黄土坎与陈铨股匪展开了激烈战斗。

陈铨得知部队进剿的消息后,惊慌失措,和他的副司令罗永锡率部从官舟移往黄土乡场上,妄图与蔡世康匪部汇合,凭借捷克与黄土接界的高山密林与解放军周旋,伺机渡乌江东窜梵净山或往北向龚滩方向远遁。

9月29日,酉阳军分区一团长途奔袭,来到黄土乡的简家寨,与陈匪的一线兵力相遇。

战斗瞬间打响,枪声、喊杀声回荡在山谷间。

解放军战士们勇猛无比,他们凭借着出色的战术和顽强的斗志,迅速歼灭了这股匪兵。

与此同时,剿匪主力部队也迅速围了上来,将陈匪的二线兵力和在黄土场上的总部封锁起来。

随后,解放军对集中的匪兵用猛烈炮火进行轰击,并采取分割穿插的战术,将陈匪部打得如鸟兽散,纷纷投降缴械。

然而,陈铨和罗永锡却如同泥鳅般奸滑,在混乱中利用复杂的地形,不知从哪个缝隙又一次溜走了。

不过,蔡世康率的400来名土匪就没那么幸运了,他们暴露了目标,酉阳军分区一团紧追不舍。

剿匪战士们克服细雨浓雾、山路难行的困难,从雪花盖追到牛皮塘。

在一个山凹里,战士们追上蔡匪,展开了激烈的冲杀。

最终,蔡世康被击毙,其余人员或被俘或被击毙,只有他的小老婆侥幸漏网。

但没过多久,在我军的严密搜捕下,蔡世康的小老婆也被抓获。

罗永锡为了活命,伪装成当地农民老太婆,躲在一个叫老鹰岩的独家农户。

10月14日,当我搜捕的战士走近时,他躲在房里不露面,称自己是这家主人。

但这点小伎俩根本瞒不过战士们雪亮的眼睛,当场就被擒获。

陈铨在我军炮火的轰击下,早己吓得魂飞魄散。

他对周围的人说:“大家各自逃命吧,活得一个算一个。”

随后,他只带了几个人逃往捷克乡三会溪靠近务川的一个山洞躲藏。

由于缺粮,他派两个匪徒赶场购买食物。

二营排长刘耀为首的11人便衣队,不辞辛劳,周旋走了900多里的山路,终于在11月7日发现了匪踪。

他们立即控制住那两名匪徒,让其带路,来到山洞口后,迅速将洞包围。

第二天一早,班长燕宗义勇敢地入洞,趁着陈铨起床穿衣裤时,将这个恶贯满盈的匪首擒住。

至此,乌江西岸一带,在剿匪重兵的军事打击下,陈铨以下股匪皆被歼灭,敌六十七军副司令宋泾流,副师长刘锭以下6000余名匪首匪兵投降缴械自新,纵队司令李子廉和袁仲英等匪首也被捉拿归案。

在乌江东岸,杨通贤匪部同样难以逃脱覆灭的命运。

尽管杨通贤行伍出身,阴险奸诈,具有一定的指挥作战能力,但他的队伍除了几名骨干是正规部队团营连级的干部外,其余大多是当地区乡武装兵丁、地主豪绅的看家奴才、赌棍、烟鬼,以及在他上坝军官学校训练不久的几百农家子弟,并且这些人驻扎分散,不易集中。

九十五团三营将其追至沙子坡一带后,双方一接火,杨匪部就土崩瓦解。

杨通贤率残部向秀山、印江方向逃去,可到了那里才发现也是解放军层层封锁,无法出逃,只好又逃回沿河边境一带西处躲藏。

我搜索部队从9月26日起至10月11日,行程1000余里,翻越崇山峻岭,穿过大小峡谷,与杨匪部激战4次,毙伤土匪200多人,俘匪150余人。

之后,部队采取分散对分散的策略,主力进行驻地清剿。

11月中旬,战士们发现杨通贤躲藏在甘溪乡老宅的一个山洞里。

战士易军根毅然英勇地钻入藏匪洞穴,洞内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

易军根小心翼翼地摸索着前进,突然,黑暗中传来一阵响动,他立刻警惕起来。

紧接着,几个黑影向他扑来,易军根迅速开枪还击,与匪在洞内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经过一番殊死搏斗,易军根终于把这个名噪一时的匪兵团司令杨通贤击毙在洞里。

六、政策攻心:瓦解匪帮与政权建设正确处理捕获和自首的土匪,是做好清匪工作的关键。

随着剿匪行动的推进,通过认真贯彻“军事打击,政治瓦解,发动群众”的战略,土匪自首登记和捕获的匪首匪徒日益增多。

九十五团与地方政府紧密配合,严格按照“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立功受奖”的政策,对不同情况的土匪进行处理。

对于经过审查属中队长(保长)以上的大小匪首,实行集中管制。

部队派政工干部给他们上政治课,向他们讲解当前的形势和政策,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罪行。

同时,根据其罪恶大小和悔罪的态度,分别进行处罚和释放。

对于那些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匪首,在县城或区所在地召开群众公审大会。

公审现场,受苦受难的百姓们纷纷上台,声泪俱下地控诉匪首们烧杀抢掠、强占田产、残害亲人的滔天罪行。

当愤怒的声浪响彻会场,这些曾经不可一世的匪首终于在正义的审判下低下了头,被依法处决。

而对于罪恶不大,并且有所交代和悔改的匪首,若是当地人,只要有人来取保,便立即释放;无人取保的则继续集中看管,责令其彻底交代罪行,悔过自新,争取从宽处理。

对于没有参与作恶的普通匪众,经过教育后便释放,若是外地人还会发放路费助其回家。

此外,对于那些有意愿参加解放军,且年龄、身体条件适合的人,部队敞开怀抱,将他们吸收加入子弟兵队伍。

这一系列举措,如同春风化雨,有效地震慑了敌人,也极大地分化瓦解了土匪阵营。

许多匪众看到了改过自新的希望,纷纷脱离匪首,主动向解放军自首登记,加速了剿匪工作的进程。

在剿匪的同时,九十五团与地方干部密切协作,大力推进区乡村政权建设。

他们把沿河原划的五个区改为十个区,每区和乡的负责干部与剿匪部队的营连干部共同组成相应的剿匪机关。

各排班以战斗小组为单位,深入到各村各户,实行分片包干。

这些战士们既是英勇的战斗员,又是耐心的工作员。

他们挨家挨户宣传政策,帮助群众建立农协会、妇女会、儿童团等群众组织。

农协会的成员们积极参与剿匪,主动向部队提供土匪的情报;妇女会组织妇女们为战士们洗衣做饭、缝制衣物;儿童团的孩子们则在村口放哨,一旦发现可疑人员便及时报告。

通过这种军民联防的方式,做到了村村有兵,山山有人,昼夜放哨,织就了一张严密的剿匪大网。

只要土匪稍有踪影,军队和地方群众便立刻出发围追堵截,让土匪无处遁形,大大加快了剿匪的进程。

七、乘胜追击:第二期会剿与梵净山之战九十五团参加黔东北第一期会剿,取得了辉煌战绩:共击毙土匪106人,打伤88人,俘获955人,更是促使6587名匪徒投降自新。

然而,战士们没有丝毫懈怠,按照上级指示,留下一部分兵力继续在沿河搜剿残匪,主力部队则迅速转向第二期会剿。

11月8日,部队离开沿河,向着秀山的蓝桥太阳山和甘龙口一线进发,与酉阳分区的第一团并肩作战,共同剿灭盘踞在那里的土匪。

与此同时,陆华和参谋长王文贞进驻木黄,指挥协调相关作战行动。

第二期会剿以梵净山为中心,是一场规模宏大、部署严密的联合行动。

解放军三十一师主力、九十一团和九十三团从印江、思南向梵净山西北方向围剿;铜仁军分区主力和五西〇团向梵净山以南和东南方向推进;酉阳军分区则负责向梵净山以东和东北角进攻。

各路部队采用梳篦队形,如同细密的梳子一般,向梵净山主峰实施穿梭搜剿。

同时,以宽大的正面从外向内压缩打击,控制搜捕面积达90%以上。

为了防止散匪漏网,还专门设置了二、三线部队,形成了多层防线。

在这场战斗中,九十五团再次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

面对负隅顽抗的杨树成、简国安等匪部,战士们毫不畏惧。

在茂密的山林中,他们与土匪展开了激烈的周旋。

有的战士在攀爬陡峭的山崖时,手脚被荆棘划破,鲜血首流,却依然咬牙坚持;有的战士在追击土匪时,不慎陷入泥潭,奋力挣扎着爬出来后又继续追赶。

经过艰苦的战斗,九十五团成功歼灭了杨树成、简国安等匪部。

至11月15日,第二期会剿战斗胜利结束,共毙伤土匪200多人,俘获土匪2500余人,彻底肃清了梵净山周边的匪患。

八、胜利荣光:军民同庆与精神传承黔东北会剿的胜利,为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带来了和平与安宁。

九十五团与兄弟部队圆满完成了净化任务,协助城乡建立起了新的革命秩序。

街道上,百姓们安居乐业,孩子们欢快地嬉笑玩耍;田野间,农民们辛勤耕作,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在取得重大胜利的时刻,11月初,川东军区政治部文工团来到沿河和秀山慰问军民。

在沿河县城西岸,一座临时搭建的舞台拔地而起。

夜幕降临,舞台上灯光闪烁,歌剧《刘胡兰》精彩上演。

演员们深情的表演,将刘胡兰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台下的观众们沉浸其中,许多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当刘胡兰高呼“怕死不当共产党”时,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战士们和群众们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文工团还深入挖掘当地剿匪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将其编词作剧进行演唱宣传。

1950年4月2日,一三八团某部副连长杨殿元同志率部护商从沿河至秀山,在返回途中遭土匪伏击。

在激烈的战斗中,杨殿元为了掩护一个商民的小孩,毅然挺身而出,不幸中弹牺牲。

他的英勇事迹深深打动了每一个人。

九十五团协助文工团搜集材料,不仅编快板词宣传杨殿元的英雄事迹,还将其创作成歌剧《人民的儿子》。

这部歌剧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后,在各地广泛演出。

杨殿元舍己为人、英勇献身的精神,激励着无数军民,成为了大家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

九、再赴征程:从剿匪战场到抗美援朝前线在完成捉尽匪首、净化城乡的任务后,九十五团奉命返回酉阳的龙潭区。

战士们终于可以稍作休整,总结这段波澜壮阔的剿匪经历。

然而,和平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

不久后,朝鲜半岛的战火燃起,帝国主义的侵略威胁到了祖国的安全。

九十五团的战士们深知,保家卫国的使命再次降临。

他们来不及与亲人好好告别,便又斗志昂扬地踏上了奔赴抗美援朝前线的征程。

从黔东北的崇山峻岭到朝鲜半岛的冰天雪地,变的是战场环境,不变的是战士们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

在新的战场上,他们将继续用热血和生命捍卫祖国的尊严,书写新的英雄传奇。

陆华同志,这位在剿匪战斗中化名“鲁化”深入群众、指挥作战的九十五团政治处主任,在多年后回忆起这段历史,依然感慨万千。

1960年,他转业到陕西省西安市,离休前任西安国棉六厂顾问。

但那段在黔东北剿匪的峥嵘岁月,早己深深烙印在他的生命中,成为了他一生的骄傲与自豪。

而九十五团在黔东北剿匪的英勇事迹,也将永远载入史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在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陆华,即鲁化,原九十五团政治处主任。

1960年转业到陕西省西安市,离休前任西安国棉六厂顾问。

·
相关推荐:

你走后,我的夏天结束了(林煜叙周燃)热门完本小说_最新小说你走后,我的夏天结束了林煜叙周燃
武极天尊林凡(林凡林宏)在哪看免费小说_已完结小说推荐武极天尊林凡林凡林宏
武极天尊林凡(林凡林宏)热门完本小说_最新小说武极天尊林凡林凡林宏
武极天尊林凡林凡林宏完整版小说全文免费阅读_最新章节列表武极天尊林凡(林凡林宏)
皇后,朕动心了(温砚温庭玉)完本小说大全_热门小说大全皇后,朕动心了温砚温庭玉
皇后,朕动心了温砚温庭玉免费完结版小说_小说完结皇后,朕动心了温砚温庭玉
皇后,朕动心了(温砚温庭玉)最新免费小说_完本小说免费阅读皇后,朕动心了温砚温庭玉
爱无定律论(承粲周长鑫)全文阅读免费全集_完结小说爱无定律论承粲周长鑫